2021-08-11T16:03:23+08:002021-08-11|news, News and events|

啤酒是一種風靡全球的酒精飲品,來自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及人文學院的學生團隊正在為2021年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作準備。他們目標是生產低嘌呤含量的啤酒同時能保持啤酒的原始口感和香氣。

嘌呤普遍存在於動物內臟、肉類、海鮮和啤酒中,當我們進吃這些食物時,嘌呤被人體吸收後會進行分解反應,最終產物是尿酸。一般情況下,身體可以通過尿液將尿酸排出體外,但當尿酸的產生和排泄系統失去平衡時,尿酸將積聚在血液中,過高尿酸水平導致尿酸結晶,而這些堅硬或尖銳的結晶體則沉澱在關節,與柔軟的關節内壁不斷摩擦,引發關節疼痛、腫脹和出現炎症,造成痛風。

啤酒中的嘌呤主要由嘌呤堿基和嘌呤核苷組成,源於麥芽在釀酒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物質。在釀製啤酒時加入一般酵母不僅引發發酵、產生酒精和碳酸,而酵母會吸收啤酒中的嘌呤堿基,而在啤酒釀製完成後,酵母則從啤酒中被移除,但大量不被酵母吸收的嘌呤核苷則仍殘留在啤酒中。

為了減少啤酒中的嘌呤核苷含量,UM團隊對酵母進行生物工程編輯,使酵母增加一種新功能。插入新基因的酵母能製造嘌呤核苷磷酸化(PNP),並從酵母釋放到啤酒中,把嘌呤核苷轉化為嘌呤堿基,被酵母吸收及再被移除。PNP可視為一種可被安全使用的酶,它是一種參與嘌呤代謝的酶,在人體內也存在PNP的蹤影,參與體內代謝過程。有研究發現,人體缺乏PNP時,會患上罕見的免疫缺陷。這類被同時去除嘌呤堿基和嘌呤核苷含量的低嘌呤啤酒,能給予痛風患者一個更利於健康的選擇。

iGEM比賽鼓勵學生利用可互換的標準DNA片段BioBricks去設計他們的項目,處理現時大家所面臨的問題。除了比賽外,iGEM這個項目還包括了一系列的討論會及活動,讓參加iGEM的團隊可以從中獲取更多有關合成生物學及生產業的資訊。

經生物工程編輯後的酵母在啤酒中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