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T12:37:42+08:002020-07-31|News and events|

澳門大學在科研發展上突飛猛進,近年更透過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構建高峰和加強合作的策略,大力推動跨學科研究,形成了含括科技創新和人文社科領域的「3+3+3+3」研究戰略佈局。目前有八大學科領域: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精神病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總論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前1%之列。在眾多突出的研究領域中,腫瘤精準醫療是其中一個重要板塊。本期封面專題專訪了17位專家,分享他們在癌症研究上的突破性進展。

跨學科攻關癌症研究

癌症是全球人口死亡主因之一。為攻克癌症這頑疾,澳大在2013年成立健康科學學院,重點開展癌症研究和醫療保健產業研發,以填補澳門在這些領域的空白。澳大在腫瘤精準醫療領域由零開始研究工作,結合健康科學學院、科技學院、中華醫藥研究院、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以及微電子研究院之間的跨學科研究優勢,融合尖端技術,針對常見癌症,進行深入的癌症基礎研究,包括利用先進的微流控技術和納米技術,提升癌症診療成效。

為提升癌症研究水平,澳大分別從生物醫學機理和生物醫學材料兩大方向攻關。健康科學學院訂立八大研究板塊,其中之一是致力癌症精準醫療研究。其轄下的癌症中心由鄧初夏院長兼任主任,帶領團隊致力建立澳門主要腫瘤冷凍組織庫及活細胞庫,研究腫瘤生長、轉移、復發及耐藥機制,開發早期診斷癌症方法,鑒定癌症驅動基因,以及篩選可殺死癌細胞的高效藥物等;並繼續針對乳腺癌、鼻咽癌、大腸癌、肝癌和肺癌等的突變基因,進行更多致癌機理及預防治療的研究。與此同時,中華醫藥研究院開拓中藥如何誘導癌細胞程序性壞死,以及中藥天然化合物助力免疫系統抵抗腫瘤等創新研究。

在生物醫學材料領域則發揮跨學科研究的優勢,例如微電子研究院研發了一款嶄新的數位微流控系統,協助醫療人員培養單細胞和選擇腫瘤藥物;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搭建國際先進的納米生物光學研究平台,促進與大學腫瘤研究團隊的深入合作,加速碳點癌症診療項目的研究進程等。

頂尖癌症研究團隊

癌症是目前澳門的10大死因之首,隨著人口逐漸老化,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因此在澳門加強癌症研究是當務之急。目前,澳大匯聚研究不同癌症範疇的頂尖專家,包括鄧初夏教授、沈漢明教授、王山鳴教授、鄭文華教授、張仲榮教授、狄利俊教授、沈仲燮教授、郭珩輝教授、袁振教授、劉子銘教授、陳新教授、陳修平教授、李子安教授、代雲路教授等。

澳大的癌症研究團隊以腫瘤精準醫療為主攻方向,在抑制乳腺癌轉移和復發的新機制、用細胞自噬抑制劑治療乳癌、通過大規模人群基因突變檢測預防癌症、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療眼科腫瘤、治療前列腺癌的新機制、以激素替代療法與化療法相結合治療卵巢癌、遺傳學理論在結腸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新型抗體降低肺癌抗藥性、新型多功能藥物助力腫瘤光動力療法、以多光子活體顯微術探究黑色素瘤血管新生動態、納米技術抑制卵巢癌轉移、納米粒子運載藥物高溫摧毀癌細胞、結合中藥天然化合物提升癌症免疫治療效果、中藥誘導癌細胞程序性壞死,以及數位微流控技術助篩選腫瘤藥物等範疇深入研究,取得多項突破性發展。

建設跨學科研究平台

澳大正在向國家教育部申請建立一個腫瘤精準醫學領域的前沿研究中心,通過健康科學學院、科技學院、中華醫藥研究院及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之間的合作,專注精準腫瘤學跨學科研究。中心旨在成為澳門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癌症免疫學和精準腫瘤學研究的國際領先中心,以滿足未來十年因人均壽命延長而衍生對癌症研究和相關人員不斷增長的需求。

為充分發揮澳大和中國科學院在科技人才、醫療資源以及創新研究方面的合作優勢,提高澳門、大灣區乃至全國人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願景,澳大今年已與中國科學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成立聯合癌症研究中心,發揮澳大先進水準的研究力量,強強聯合,共同打造澳門和大灣區癌症免疫學和精準腫瘤學研究的國際領先中心,針對腫瘤防治和診療及抗癌藥物研發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開展創新型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致力將中心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腫瘤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

「3+3+3+3」研究戰略佈局

「3+3+3+3」包括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物聯網)、三個重點發展方向(精準醫療、先進材料、區域海洋)、三個跨學科交叉領域(認知與腦科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數據科學)、三個人文社科研究平台(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澳門研究中心、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重點研究世界尖端學術問題、鼓勵跨學科合作,打破學科壁壘,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和現代科技的結合。

來源:《澳大新語》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