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紀建光、福建醫科大學婦兒臨床醫學院副教授衣歡、瑞典隆德大學教授Jan Sundquist及Kristina Sundquist共同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機會性單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可顯著降低患上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的風險,且不會增加長期併發症風險,可作為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或預防性雙側輸卵管切除的替代手術方案。該突破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綜合性權威期刊《PLOS Medicine》。
儘管早診早篩的理念在廣泛普及,但由於缺乏早期的篩查手段,70%的卵巢癌診斷時是臨床晚期,且發病率居高不下。臨床指南推薦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作為高危卵巢癌風險人群的手術方式,然而,研究報道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在絕經前女性中的應用會導致雌激素、孕酮和雄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這可能引發早發性更年期症狀,並對冠狀動脈疾病和骨骼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該項基於瑞典全國臨床登記數據的大規模研究,首次利用1993至2018年的全國性資料,證實年齡低於50歲的絕經前女性在接受機會性單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後,於長期隨訪中,其患上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的風險下降了36%,且保留了內分泌功能。研究亦顯示,長期追蹤結果證實,該手術亦不增加冠心病和骨質疏鬆的風險。該突破性證據表明,機會性單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可作為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或預防性雙側輸卵管切除的替代手術方案,以降低卵巢癌的風險,為臨床中具有卵巢癌高風險的絕經前女性提供了保留內分泌功能的手術選擇。
該研究針對絕經前女性患癌風險和內分泌功能保留的矛盾點為契機,表明單側輸卵管卵巢手術在降低卵巢癌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規避了傳統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對心腦血管和骨骼健康的損害,是平衡癌症預防與長期生活質量的優化方案,為制定卵巢癌高危人群診治指南提供了高等級的證據支持。
該研究通訊作者為紀建光,第一作者為衣歡。該研究獲福建醫科大學婦幼健康醫院科研基金(2021Y9180)及澳門大學(UMDF-TISF/2025/001/FHS)支持。全文可瀏覽: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23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