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T10:48:11+08:002020-03-09|News and events|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正被世界廣泛關注。目前對受肺炎影響的患者、疑似病例、隔離家屬和醫務人員的精神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尚不夠。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項玉濤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 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發表題為《中國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精神心理干預迫在眉睫》的論文,根據以往全球範圍內病毒爆發的流行病學經驗,開展實施全面的心理測查和相應的精神心理治療與干預,對於抗擊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意義重大。

在此次肺炎爆發期間,已確診的患者和疑似病例可能會擔心這種有致命可能的新冠狀病毒造成嚴重後果,可能會感到無助、孤獨、憤怒、甚至出現拒絕治療、暴力和自殺等極端行為,他們正在經歷的發熱、缺氧、咳嗽等感染症狀亦會加重上述精神症狀。此外,對於被隔離的家屬和密切接觸者,會出現緊張害怕,擔心被歧視,產生負罪感。對於在臨床一綫奮戰的醫護人員,他們往往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以及更多的心理困擾。他們在擔憂自身感染的同時,也擔憂自己會將疾病傳播給親友和同事,因此會出現嚴重的焦慮、失眠等精神科的問題。儘管上述精神心理問題在患者、隔離家屬和醫護人員中相當普遍,但目前絕大多數在隔離病房工作的醫務人員並沒有接受過精神科和臨床心理方面的專業訓練,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應對。

研究顯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2003年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相比,雖然兩者臨床表現不完全相同,但在感染源、流行病學特徵、快速的傳播形式以及衛生當局對疫情準備不足等方面仍有眾多類似之處。部分在當年SARS爆發時期採取的應對方案對本次新型肺炎的應對或許會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具體的建議包括:首先,各地衛生當局應組建涉及多學科的精神科和臨床心理隊伍,包括精神專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等,為患者、被隔離的家屬和密切接觸者、及一綫醫護人員提供適當的精神心理干預和支持措施。對於已經出現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應立即提供精神專科治療。第二,為了減少患者及醫護人員對此次疫情的不確定感和恐懼情緒,政府及公共傳媒應當為廣大民眾提供準確實時的疫情信息。同時,針對已經感染的患者及家屬,要及時溝通病情,幫助患者和家屬建立對治療的信心。還可以提供遠程在線心理諮詢服務,如通過微信等方式幫助了解最新疫情,來降低“被隔離感”。第三,對於感染的患者,應該進行抑鬱、焦慮以及自殺想法等方面的定期心理篩查,發現問題後要及時處理。關於精神科藥物的使用,應考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實際軀體情況,精神科藥物劑量不宜過大,而且需要注意和治療肺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項玉濤教授表示,在任何一場傳染性疾病的爆發災害中,恐懼、不確定感和病恥感都會十分普遍,並且可能會嚴重影響臨床治療的效果。根據以往全球範圍內歷次急性傳染病爆發的防治經驗,開展實施全面的心理測查和相應的精神心理治療與干預,對於抗擊本次肺炎意義重大。

項玉濤為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精神科註冊醫生。2007年以來在包括《Lancet》、《Lancet Psychiary》、《JAMA Psychiatry 》、《World Psychiatry》、 《Am J Psychiatry》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410餘篇,獲得十餘項國際科研成果獎。研究方向:精神科臨床醫學、臨床循證醫學、精神科臨床流行病學等。


1.  項玉濤教授


2.  校園前綫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