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2025屆傑出畢業生楊卓雯,憑藉卓越的學術表現與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榮登本年度校長榮譽榜。她計劃於澳大繼續攻讀生物醫藥博士學位課程,深入探索疾病機理與創新療法,延續她在本科階段所展現的科研熱情與堅定志向。
楊卓雯表示,自己對生物醫藥的熱愛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家庭的深厚影響。她自小在多位從醫親人的耳濡目染下成長,見證他們在臨床一線救死扶傷的身影,這份職業精神在她心中埋下了對生物醫藥的敬仰與嚮往。在選擇大學時,她經過多方考量,最終選擇修讀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的生物醫藥學(藥物科技)課程,正是因為澳大結合澳門與大灣區的科研資源與臨床優勢,提供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習環境。此外,憑藉地理位置與政策支持,她能接觸內地與葡語國家的醫藥研究網絡,融合本地與國際資源,為未來在大灣區的科研與職涯發展做好準備。
她回憶道,兩次透過顯微鏡觀察生命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她對生物醫藥的理解與熱情。第一次是在高中生物課上,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染色體的排列、纺锤丝的形成、細胞的分裂,每一個步驟都精密得令人驚嘆,讓她首次感受到生命科學的秩序與奧妙。第二次則是在大學實驗課中,親手操作細胞培養並觀察活細胞的動態變化。她形容那一刻彷彿打開了通往科研世界的大門,讓她真正理解「人體遠比想像中複雜」的深意,也促使她決定未來投身科研,探索生命的微觀世界。
在學術旅程中,楊卓雯亦曾面對不小挑戰,尤其是在生物信息學與統計學課程上初期感到格外吃力。她坦言,當時甚至難以理解課堂講義內容,彷彿「每次上課都像在聽天書」。為了突破瓶頸,她主動尋求助教與同學的協助,並調整學習策略,透過實際案例理解統計方法的應用,同時安排額外時間進行練習與鞏固。這段經歷不僅提升了她的學術理解力與分析能力,也培養了面對困難時的堅韌態度,為日後從事科研工作,特別是在數據處理與研究設計方面,奠定了穩固基礎。
在她的學習歷程中,張紅杰教授的指導與鼓勵更是令她難以忘懷。在榮譽學院的畢業項目展示前夕,因為對公開演講缺乏信心而感到焦慮,張教授不僅主動給予鼓勵,並提醒她學術報告最重要的是清晰地傳達研究邏輯,而不是表演式的演講技巧。更令她感動的是,張教授甚至提起她在大二課堂上的一次報告,稱讚她當時的闡述非常到位。楊卓雯說:「沒想到時隔兩年,她還記得一個普通學生的課堂表現,這個細節我至今難忘。」。這段互動讓她重拾信心,並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完成展示,最終獲得導師們的肯定,也讓她明白,學術之路不必追求單一標準,而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談及未來規劃,楊卓雯希望在博士階段深入研究疾病相關的分子機制,並推動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長遠而言,她期望投身教學與科研,培育更多醫藥人才,為推動本地生物醫學發展貢獻力量。楊卓雯亦勉勵學弟妹,要善用大學提供的多元資源,勇於探索不同領域與活動。她分享,在大三暑假期間曾擔任健康科學夏令營的學生導師,帶領本地高中生體驗生物醫藥課程與基礎實驗,這段經歷不僅提升了她的團隊協作與領導能力,也讓她發現自己對知識傳播充滿熱情,進一步確立了繼續深造與投身教育工作的志向。她鼓勵學弟妹積極參與學院及校內的各類活動,不應只以成績衡量自我,要勇於探索,在實踐中發掘興趣、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並在澳大這個多元平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