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8T17:34:32+08:002021-02-01|新聞, news|

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趙琦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免疫檢查點B7-H3設計了兩種嶄新的免疫治療抗體藥物,可以用於提高病人自身免疫系統抗腫瘤的能力,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血液學和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刊登。

目前,免疫療法通過啟動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腫瘤細胞會逃避免疫系統的T細胞或者自然殺傷(NK)細胞對其清除,所以免疫治療的核心是增強這些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應答。針對B7-H3,研究團隊設計了兩個抗體藥物(CART細胞和雙特異抗體)來啟動免疫細胞。兩個抗體藥物均可以引起機體免疫系統對腫瘤的強烈免疫應答,促進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之間形成突觸,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介導腫瘤細胞死亡。這些研究為臨床免疫檢查點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提供了重要的策略。

是次研究成果可以說是人類治療癌症的一大突破性進展。尤其是以PD-1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在免疫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NSCLC約占肺癌總數80%-85%,是目前導致全球和中國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瘤種。然而,臨床數據顯示PD-1抗體只對部分病人有效。趙琦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與PD-1類似的蛋白B7-H3與NSCLC病人長期生存率密切相關。他們也發現在高達76%的NSCLC病人腫瘤組織中表達B7-H3蛋白,但作用機制與PD-1並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互補,表明B7-H3可以作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一個靶點。

CART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T細胞,把B7-H3抗體表達在T細胞表面直接引導T細胞靶向腫瘤細胞。而雙特異抗體被設計為腫瘤細胞和NK細胞之間的“橋樑”,一個臂與NK細胞表面抗原CD16結合,另一個臂與腫瘤B7-H3結合。研究發現,兩個抗體藥物能啟動免疫細胞對腫瘤的免疫應答,促進細胞因數釋放,導致腫瘤細胞凋亡;還發現B7-H3抗體的阻斷可誘發產生大量活性氧,阻滯腫瘤細胞代謝通路。在動物模型中,結果顯示藥物可以促進免疫細胞在腫瘤組織中的浸潤,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這些新設計的靶向B7-H3抗體藥物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有望進入臨床轉化。

澳大兩位博士生劉婕和楊朔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趙琦為文章的通訊作者,而澳大健康科學學院教授羅茜、陳國凱和副教授狄利俊亦作出重要貢獻。此項研究獲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檔案編號:131/2016/A3和0015/2018/A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檔案編號:2019YFA0904400),廣州市科技局(檔案編號: 201807010004)和澳門大學(檔案編號:MYRG2019-00069-FHS和SRG2016-00082-FHS)資助。文章全文可瀏覽: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0-01024-8

靶向B7-H3的CART和雙特異抗體促進免疫細胞的抗腫瘤效應和治療效果

楊朔(第一排左二)、趙琦(第一排左四)及劉婕(第一排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