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T17:26:37+08:002025-08-12|news|

來自蒙古的Oyundari ENKHBAATAR,懷抱對國際化教育的憧憬,獨自踏上前往澳門的求學旅程。她選擇在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修讀生物醫藥學本科課程,並於畢業後繼續攻讀生物醫藥學哲學博士課程。雖然因新冠疫情爆發而未能回澳完成博士學位,但她憑藉在澳大所累積的學術訓練與語言能力,成功留在蒙古修讀醫學課程,最終順利畢業,成為一位合資格醫生。她在澳大的學習歷程,是一段融合學術探索與人文關懷的旅程,成就了一段屬於她的醫學夢。

教育啟迪人生 關懷溫暖人心

初到澳門時,Oyundari面對語言障礙與文化差異,學習之路充滿挑戰。「剛開始真的很困難,但我很幸運,學院的同學和教授都非常友善,給予我極大的支持與鼓勵。」她回憶道。在澳大多元文化、包容開放的國際化學習環境中,她逐步克服語言障礙,英語能力顯著提升,這也成為她日後能順利完成蒙古全英文醫學課程的關鍵因素。

她特別讚賞健康科學學院課程設計嚴謹,理論與實踐並重,培養了她進入醫學領域所需的學術韌性與專業素養。在蒙古修讀國際醫學課程期間,她憑藉在澳大所建立的科學知識與溝通能力,在課堂學習與臨床實習中皆表現出色,成功克服各種挑戰。

在澳大期間,Oyundari曾擔任澳大國際學生會首屆執行委員之一,積極參與推動國際學生社群的發展。她指出,澳大是一所真正具備國際視野的學府,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師生,營造出多元共融的學術社群。這樣的環境不僅拓展了她的世界觀,也培養了她在全球學術與臨床場域中自信應對的能力。

師生情誼深厚 人生路上同行

Oyundari坦言,澳大的學術課程為她打下堅實基礎,但更令她難以忘懷的,是在健康科學學院所建立的深厚人際關係。「除了知識,我從健康科學學院帶走的最大收穫,是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情誼。這份友情與支持,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

Oyundari在澳大求學期間,她與師長建立了深厚情誼,至今仍與多位教授保持聯繫。她特別感謝谢瑞瑜教授與黃值富教授在學術及人生路上的悉心指導。「谢教授是我本科及博士第一年課程的指導老師,她不僅在研究方向上給予我明確指引,更在我面對困難時提供寶貴意見。」Oyundari表示,谢教授在她學術生涯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尤其在她因疫情決定留在蒙古修讀醫學課程後,兩人仍保持密切聯繫。Lisa曾多次與谢教授討論畢業後的職業規劃,包括是否繼續從事科研、回到澳門發展,或在蒙古投身臨床工作。「谢教授總是耐心聆聽我的想法,並以她豐富的經驗給我中肯的建議。她鼓勵我根據自身的興趣與能力作出選擇,並提醒我無論身處何地,都要保持對醫學與科學的熱情。」

談及黃值富教授,Oyundari充滿敬意與感激。除了擔任教學工作外,黃教授同時也是Oyundari所屬書院的導師。「黃教授不僅是我課堂上的老師及書院的導師,更像是一位長者、一位朋友。他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總能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的概念,讓我在學術上逐漸建立信心。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溫和與善良,讓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Oyundari也參與了黃教授實驗室的暑期研究項目,既提升了她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實驗技能,也加深了她與黃教授之間的師生關係與學術交流。Oyundari表示,黃教授經常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無論是課堂內外,他都以真誠與耐心陪伴學生成長。

國際教育的深遠力量 成就醫者之路

從一位語言不通的異鄉學生,到一位能獨立完成全英文醫學課程的合資格醫生,Oyundari的成長之路充滿挑戰與感動。她在澳大健康科學學院所獲得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是一份能陪伴她走過人生轉折的師生情誼。

她以開放的國際視野推動跨校合作,展現出超越個人學習的交流精神。在澳大求學期間,Oyundari主動發起了蒙古國立醫科大學(MNUMS,亦為她最近畢業的學校)與澳大之間的暑期學生交流計劃。雖然該計劃因疫情而暫停,但她仍積極希望將其重新啟動,並期望為蒙古與澳門的學生創造更多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澳大致力推動國際化教育,透過全英文授課、多元文化校園及全球化學術交流,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教育不止於知識的傳授,更是情誼的連結與人生的啟迪;她的故事,Oyundari正是這份力量的最佳見證。

Oyundari(前排右二)積極參與健康科學學院的學術活動

Oyundari(左二)擔任澳大國際學生會執行委員

Oyundari(後排中間)在健康科學學院建立深厚友誼與人際關係

Oyundari(左)畢業後仍與謝瑞瑜教授保持聯繫

Oyundari畢業於蒙古國立醫科大學,成為合資格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