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學學院近日頒發2023/2024年度最佳教師獎予四位教學人員,表彰他們在教學、研究和服務三大工作領域做出的模範貢獻。頒獎儀式由院長鄧初夏主持,鄧院長向獲獎者表示衷心祝賀。獲頒教學獎的四位得獎者分別為:黃冠豪教授(卓越教學)、鄭文華教授(卓越研究)、謝瑞瑜教授(卓越服務)和張宣軍教授(綜合表現)。
黃冠豪教授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案例分析、互動討論和實踐操作,幫助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找到最佳平衡。他尤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經常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和困難,並提供量身定制的指導。除了教學工作,黃教授還積極投身於學術研究,並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課堂,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最前沿的知識。黃教授的研究團隊專注於真菌基因調控機制,採用創新方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指導的多名學生曾受邀在國際重要科學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而其中一名博士生更榮獲2022年澳門科學技術獎之研究生科技研發獎,彰顯了團隊卓越的研究實力和學術貢獻。
鄭文華教授在學術界成就斐然,擁有英國皇家生物學會會士、澳洲昆士蘭大學(QS45)榮譽教授等多個榮譽稱號,並在多個國際和國內學術組織擔任要職。他已發表超過150篇SCI論文,累計引用次數超過6500次,並擁有多項專利。鄭教授的研究闡明了神經元細胞凋亡和神經保護作用中PI3K/AKT/FoxO3a信號通路的作用,並首次直接用隔區原代培養神經元證明了Aβ、Tau磷酸化及膽鹼能神經元的關係。他原創性地發現了青蒿素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新功效,在遠低於抗瘧疾臨床用量時即可對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證明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中樞及外周神經保護藥物的潛力。
作為澳大動物倫理委員會共同主席、動物研究核心設施顧問委員會主席和生物醫學系副主任,謝瑞瑜教授在學術管理與倫理監管領域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謝教授致力於提升實驗動物的研究條件,主導推動的實驗動物倫理申請升級計劃,為臨床前研究建立了國際化的技術規範體系。在教學方面,謝教授以學生為課堂中心,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及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探索,通過實踐、討論、交流和反思等方式,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和知識應用。謝教授的研究聚焦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在發育和癌症中的關鍵作用。她的工作系統揭示內胚層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遺傳修飾的動態調控網絡,闡明胰腺導管癌發生發展過程中表觀遺傳因子在代謝中的重要調控作用,相關成果為開發新型抗癌藥物提供了多個潛在靶點。
作為助理院長(學生事務),張宣軍教授在學生服務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他與書院、學生事務部和學生會緊密合作,了解學生的需求,並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他致力於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整體素質,經常組織各類學術講座和工作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和交流機會。此外,張教授致力於研發熒光探針和納米傳感器,並應用於癌症、老年癡呆症等生物醫學研究以及環境和食品安全檢測。他的團隊已經成功開發了一系列探針和納米傳感器,應用於生物影像、有毒物質的靈敏檢測及診療研究等領域。
在頒獎典禮上,鄧院長強調了獲獎者的卓越表現和無私奉獻不僅為學院樹立了榜樣,也激勵更多教職員和學生追求卓越。他感謝他們對大學及學院的貢獻,期待他們在未來繼續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