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T12:12:17+08:002022-09-05|news|

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項玉濤帶領的精神健康科研團隊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綽芝和墨爾本大學教授Chee H NG的團隊合作,探究新冠疫情期間香港老年人群抑鬱症狀的核心症狀及其聯繫,並比較了不同性別的香港老年人群抑鬱症狀的差異。研究結果可幫助精神科臨床醫護人員更加深入地瞭解香港老年抑鬱的特點,由於香港與澳門的情況相近,本研究的結果對澳門極有參考價值,能為疫情期間老年抑鬱的干預和預防措施提供理論框架,進而提升新冠疫情期間老年人群的精神心理健康。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國際生物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精神心理健康問題在老年人中很常見,並且可以導致生活品質差、社會功能受損和慢性軀體疾病風險增加等等。自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爆發以來,為了降低疫情的傳播和感染風險,香港政府採取了多項公共衛生預防措施,例如減少公共交通服務、關閉中小學、全面關閉非必要的娛樂場所等。所有的封閉措施以及不斷增加的疫情報導可能會增加老年人出現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惡化已有的精神心理問題,並加重老年人的功能和認知障礙。既往的研究結果表明,埃博拉病毒爆發、地震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以引發老年人群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必須特別關注這一弱勢亞群。由於老年人群抑鬱症狀臨床表現通常不典型,會導致難以發現,並隨疫情變化而不斷加重。所以,探究新冠疫情期間老年人群抑鬱症狀的核心症狀和症狀之間的相互關係至關重要,這些核心症狀是治療和預防老年人群抑鬱的潛在目標。

網路分析是近年來探究精神疾病症狀之間關係的最新統計分析方法之一,可以解釋精神疾病的發生與持續發展。網路分析最早可追溯到1735年Leonard Euler解決的哥尼斯堡橋樑問題。隨著數學中圖論(graph theory)的出現,網路分析及其資料擬合方法在20世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中廣泛應用。在臨床醫學中,網路分析可以根據臨床資料從不同精神症狀組成的網路中找到各個症狀之間的相互關係。其中,每個精神症狀表示為一個“節點”,並且每個節點之間可能具有較強的關聯。兩個症狀之間的聯繫被定義為“邊”,它代表症狀之間關係的強度。利用網路分析可以探究精神疾病症狀群中的核心症狀以及症狀中的相關關係,有助於對精神疾病的症狀群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對精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本研究在2020年3-4月期間共納入3946名年齡在50歲以上的香港社區老年人群,使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進行抑鬱症狀測量。通過中心性指標對每個症狀的聯繫強度和緊密強度進行衡量,並評估網路結構的穩定性。最後對不同性別之間的網路進行比較,探究老年男女人群中抑鬱症狀網路結構的差異。通過網路分析方法,本研究發現在新冠疫情期間,抑鬱症狀在香港的老年人群中較為普遍,尤其在老年女性群體中更為廣泛。此外,悲傷情緒、內疚、運動問題和精力不足是核心抑鬱症狀。此外,以下不同抑鬱症狀之間的內在聯繫,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包括:悲傷情緒—內疚,難以專注—內疚,快感缺乏—運動能力受損,缺乏活力—自殺想法,食欲不振—自殺想法,難以專注—自殺想法。

本次研究的通訊作者為項玉濤、張綽芝和Chee H.Ng,項玉濤課題組已經畢業的金俞博士為第一作者。研究文章全文可流覽:https://www.ijbs.com/v18p3934.htm

新冠期間香港老年人群抑鬱症狀的核心表現以及性別間的症狀差異

項玉濤